书房时,却见慈母眼中住泪涟涟,知道她是想起那个早逝的舅父,不觉也是悲从中来,将她拥进怀里安慰着。
“义儿,你带我一起去,我要亲自去给嫂嫂赔罪。”杨氏擦了擦眼泪,轻声道。
李义头,道:“妈,我去准备准备,明日一早我们就动身。”
等到母子二人离开书房,李全也是一声叹气,接着自言自语道:“子桓啊子桓,我不是有意负你的,你那倔强的脾气还是害了你啊!你泉下有知的话,定要保证琦儿秋试高中,让他能够继承你的一身正气,继续为江山社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杨琦的父亲杨逸尘自子桓,所以李全才有这样的称呼。
其实当年之事真的怪不得,那时炀帝东征决心已定,一心想着建功立业,用赫赫的武功来超越他父皇隋文帝杨坚的阴影,用来堵住全天下人关于他继位不正的评价。偏偏此时杨逸尘直言敢谏,而炀帝性格刚愎自用,最是听不得旁人劝谏,所以才不顾他是皇室旁支,将他远贬沧州。不久,隋朝军队在高丽吃败仗的消息传来,杨逸尘更加心灰意冷,郁郁不乐,这才病倒床榻英年早逝的。至于跟这个堂妹夫兼同窗好友割席断交的事,实在是杨逸尘害怕他们受到牵连而已,都是做给炀帝看看的。
正当李家人为了这些成年往事感慨叹息之际,忽然管家李商带着一个一身平民装的中年男子兴高采烈的走进府来,一边走还一边喊道:“老爷,夫人,你们看我把谁带来了?”
刚刚回房的杨氏和李义都闻声走了出来,李全也走出了书房,定睛一看,却是当年大舅子杨逸尘身边的贴身书童,当然也就是前几日带着蜜枣来长安城贩卖的林安。
“见过大小姐和姑爷。”林安毕竟是跟着杨逸尘见过大世面的人,此时倒也不慌不忙。林安曾是杨家人,这叫法自然是以杨家人的身份叫了,即便杨氏早已出阁二十年,他还是一口一个大小姐。
“杨安,你怎么跑长安来了?你不是当年随着哥哥一起去了沧州吗?难道嫂嫂或是我那侄子出了什么事?”杨氏见是以前的老仆人,忙脱口而出。
林安只是摇头,才慢慢把杨家自杨逸尘过世后的所有事情一一道来,杨氏在一旁听说兄长遗下的一对妻儿过得还算平安,心中也就大大松了一口气。
“义儿啊,既然这样,那你明天跟着你林叔叔一起回去吧!”李全知道杨安改名林安之后,就对着李义说道。
林安赶忙挥手道:“不不不,表少爷,这可万万担当不起。”
李全把胡子一翘,道:“既然你跟琦儿也是叔侄相称,那义儿又有何不可?他本就跟琦儿是表兄弟。”
杨氏也在一旁打边鼓,李义倒是也没瞧不起这些市井商贩,一口一个林叔喊得倒也热忱,却叫林安有些局促不安。
第二天一大早,便由林安驾着马车沿着官道向着沧州府去了,车中坐着的自然是李义和杨氏母子,杨氏随身的那个丫鬟也跟着身边。
卷一初至隋唐第三章杨琦的人生哲学
正当林安带着李义和杨氏母子走在从长安到沧州的路上之时,杨琦也是一大早就起了床,吃完了早后,正待在书房之中无所事事。虽然知道即将面临科举秋试,但是杨琦一都不担心,毕竟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记忆力超群。
以前在现代的时候,他每天清早都要换上一身运动衫,然后出去,到公园里跑两圈,这已经是他5岁那年被选进龙组就养成了好习惯,他的身体素质就在这潜移默化的晨跑中得到巨大提升,当然,太极也是必修课。
以前那些特种兵的搏击技巧和动作要领杨琦现在脑子里是一清二楚的,可是这个文弱书生的身子已经承担不起那么重负荷的锻炼,这也是杨琦至今仍旧很无奈的原因。
杨琦自从穿越以后,一直无法下定决心要在这个社会以怎样的身份立足。他原本生性淡泊,前世作为特工也实在是国家需要,命运使然而已。现在有机会让他过些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杨琦倒是很享受的,但是一想到几年之后隋末唐初的混战,杨琦就蹙起了眉头。他自己是无所谓的,还没有人能真正伤得了他这个未来人,问题是家中还有母亲,还有他已经接受的那份珍贵亲情,这就不容许他退缩了。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等到真的天下大乱,人命如草芥,随风凋零,那些王侯将相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霸业视百姓为寒风中肆意欺凌的衰草?千秋霸业的辉煌背后,都是累累白骨,是天下黎民的血汗。杨琦前世因为是个孤儿,自幼便有些自闭,性格虽不争强好胜但也非常冷漠,面对这些世间不平事都是恝然视之的,现在他心中有了亲情的羁绊,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洒脱随意。
感情,总是人生在世最大的羁绊,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杨琦坐在书桌前深沉思考着这些有关人生哲学的问题,他的性格在穿越以后隐隐有了变化。现在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但投笔从戎的故事古已有之,他杨琦为何不可?
杨琦回头望了望床头的那个软枕,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枕后面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那是随着他一起穿越而来的传国玉玺,杨琦心中疑惑,这玉玺按道理应该在长安城的皇宫里,每日被一个大太监形影不离地看着才是,而他昨晚也仔细地研究考量,更参考了他书桌上的那堆古籍,发现这玉玺绝对是始皇帝传下的正品,这才让他更不敢肆意声张。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玉玺的“天下所共传之宝”。蔺相如一生的传奇都和这和氏璧息息相关。后秦始皇一统六国,这和氏璧终究还是被秦王所有。
始皇帝为了用“君权神授”的迷信思想禁锢天下万民以巩固他的统治,就特意广召全天下所有优秀玉工,将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玉玺保持了和氏璧应有的“蓝田白玉之王”的材质,呈正方体行,上方雕有螭虎钮(龙鱼凤鸟钮),下方刻有秦丞相李斯亲笔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一切的信息,都和杨琦枕头下面那个玉盒中的那方玉玺完全吻合,这才是杨琦担忧的地方,毕竟现在是封建社会,而这东西就不再只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这么简单,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千秋万代的基业,而这一切,都是全天下英雄豪杰所眼红的。
怀璧其罪的道理,杨琦是懂的,现在的他,一介秀才,文弱书生,自然不会冒冒失失地把这有可能害了身家性命的东西让别人知道,即便是母亲卢氏,他也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倒不是怕她漏了口风,只是不想让老人家担心而已。
杨琦现在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是否要刻意地去接近太原的唐国公李渊,毕竟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这几年之后,天下就改姓李不姓杨了。杨琦虽然对弘农杨氏和杨隋王朝没什么归属感,但毕竟自己现在姓杨,这具躯体上流着的是弘农杨氏的血脉,虽只是旁系,但毕竟也是汉代大儒“关西孔子”杨震一脉所传的血亲同族。杨琦现在最想见的是李世民,现在的唐国公次子,今后“贞观之治”和盛世大唐的缔造者唐太宗,当然,凭他现在这个身份,李世民虽然礼贤下士,但也不会重视的。
杨琦想着是不是该找个机会出出名,扬名立万了或许到时候也只是顺势推舟的事情。当然,这些也不能刻意为之,杨琦这还是清楚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随缘吧!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杨琦执笔以标准的宋徽宗瘦金体在宣纸上一蹴而就,然后就对着这幅字眉头深锁。这段话本是杨琦前世最喜欢的小说《悟空传》中的名言,天地神佛代指某种世俗势力,某种强行的、扭曲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