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说提起笔来一阵乱批乱叉,丢在了角落里。
但是吕震事先特意嘱咐誊录官在试卷上用了暗记,又嘱托其他同考官见了这几个人的卷子,都不要荐上去,几个无名小卒罢了,同僚都不好拒绝,或有意或无意的瞒着正副主考官。
同考官中有位叫做李时勉的,江西人,洪熙二年的进士,大学问家。早年朱高炽曾考虑过遵照朱棣的想法,金陵实在太危险,迁都北平,李时勉是反对最激烈的官员之一,清流派的头面人物;另一位是务实派的夏元吉,当然还有功勋之首的徐灏。
李时勉如今官拜国子监祭酒,历史上也是国子监祭酒,身为中央直属大学的大校长,自己的学生怎么回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他不愿得罪资历更老的吕震,可自己的学生明明有才干,名落孙山又于心何忍?事在两难,正在犹豫不决中,猛然认出了徐煜的笔迹,喜道:“有了!何妨将此卷送至吕震房里,听他如何办理?若此事闹开了,于我无涉。”
将徐煜的卷子看了几遍,李时勉叹道:“徐公此子的才华亦非易易,莫怪为师无目,实乃你与他们为友。”
叫人把卷子送去,暗中拨几句这是其中一人,李时勉心想大概徐煜今科指定无望,希望能引出徐灏这只大老虎来。(未完待续。。)
...
♂手机用户登陆 m. 更好的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