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讲良心,就算有良心的地主也没人在乎。
自古以来,文人抱着同情弱者的观念,笔下的劳苦大众基本都是老实善良的形象,不善良的冠以好吃懒做的浪荡子,偷鸡摸狗的无赖,不孝顺的败家子。
当然好人永远是大多数,但那不意味着绝对的良善,是人就有私心杂念,也有做下对不住天地良心的小恶事。比方说偷富人家的东西,你说你穷的快饿死了,你要劫富济贫,你要拿回被富人抢走的东西,借口再好,也掩盖不了做了坏事的事实。
王四六就是如此,常年的穷人生活,让他体会到了“人无横财不富”,不趁着他人的苦难落井下石,是发不了财的。
不光是偷了童家的水,他还要把积攒的死钱变成活钱,偷偷找到专门放高利贷的人,讲好了三七开分利钱。
放高利贷的都是专业人士,有自己的一套人马,类似后世的外国基金,投资的金主什么身份皆有,其中也包括了徐家人。
这时候正是大发横财的好机会,尽管有徐灏镇着,不敢肆无忌惮,利息不能太高,但也能趁机放本收利,还不起钱就收人家的田;不敢明目张胆,那就派专人赖在你家又吃又喝,搅得四邻不安,整的欠债人往往宁肯卖田还债,也不叫这帮人上门。(未完待续……)♂手机用户登陆 m. 更好的阅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