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梯田并列^^),先。在以父里面,这两段的融合前面高度吻合,第一次听几乎都听不出来,然后是后半段差异越来越大,然后等副歌结束了。c段还有两句继续。
另外,就是c段异常的出彩和强大。最后,就是最后这两句,“没有喧嚣~只有宁静围绕~我慢慢睡著~天刚刚破晓~”。
怎么说这一段呢,先c段既然并轨,注定着只能用一个编曲,所以其实你仔细听和副歌的结构应该是很类似的,甚至很多音有相似之处。唯一不和谐的就是c段的和音多出来了一,恰恰就是多出来的这句,就是这样恰到好处,这真是注定的。当所有编曲归为o,当所有乐器的声音截止,周杰伦近乎魔怔的自言自语的两句,我慢慢睡着,天刚刚破晓。让人简直爱死了。这种戛然而止就像是梯田里的那句这种艺术,真的很难领悟。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连收尾都收尾的这么神迹,以父不第一?谁第一?
……
欣赏了一夜的周董。
当《以父之名》放完时,已经是清晨六多了,ktv外面的天都亮了。
方雅君虽然沉醉于周董的音乐,但这么耗一夜的精力,还喝了不少酒,她是实在熬不住了。
杜星河不一样,他必须让自己扛三天,不能睡。他要赶紧返回去,先不去低级世界找罪受了。于是他带着方雅君回了酒店,方雅君就寝后,杜星河自己又坐到电脑前,继续欣赏周董的音乐。
没有音乐,他肯定会疲惫不堪的,只有沉浸在音乐里,他才能继续煎熬。
欣赏了一夜周董的经典,杜星河带着惯性的心态,上网继续找周董的音乐来听。之前听的都是老歌,他这时想带着新的心态,听一听周董中后期的歌,看看能不能从里面现一些亮。反正在穿越之前,他听周董中后期的音乐都有种不够过瘾的感觉。
带着这样的心态,杜星河从周董的第11张专辑继续往后听。
这第11张专辑,叫做《惊叹号》,2o11年11月11日行,专辑里有11歌,一切都取了好意头。但可惜这张专辑却并没有给人带来惊喜,即使现在听,杜星河仍旧觉得这张专辑也就那样。不过他好像从哪里看到过一本叫《歌神》的网络小说,封面用的惊叹号的封面……
在听《惊叹号》的时候,杜星河还随便浏览了一些网络上的乐评,他觉得有一个帖子写的还算客观。帖子名叫《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帖子里面对这张《惊叹号》的评价,他比较赞同。
这个帖子是这样写的:
《《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了》》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我意味着,今年就算过完了,干笑两声,哈哈。最大的期待,最见证奇迹的时刻,如同红盖头一掀,美丑都一目了然。这妞美还是丑。评论贴在最后,纯属扯淡,仅供参考。我是来说一些没用的。
这篇文章一开始落笔的时候,最深情款款,也最脑残,我提出个“变与不变”,一不小心就被豆油们到了页,现在想来还非常羞愧。因为我现这观只正确了百分之五十。
这正确的百分之五十是:人与生俱来是懂得怀念的动物。
于是,《jay》、《范特西》无论如何都是最好。而《魔杰座》、《跨时代》玩得再花哨,那也只不过像青涩腼腆的前前前男友以富态臃肿的煤老板姿态定期前来会面。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纠结《伊斯坦堡》有多蛋疼,听你们说那是异域风情,啊,好吧。
我念着他最初的好。就从来不批评《娘子》是史上旋律性最差的中国风,听你们说那是牛逼唱法,啊,好吧。
直到后来我家旁边建了个小广场,高中时我每天路过那里会碰到文艺老大爷和文艺老大妈。老大爷拉的是史上最难听的二胡,老大妈唱的是世上最异域风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场面要多文艺有多文艺,要多中国风有多中国风……原谅我一不小心想起的就是周董的这两歌。
而我也遗憾的错掉了百分之五十:硬币的两面有时候不光是“变与不变”,也可能是“诚与不诚”,“用心与不用心”,“灵感与没灵感”,最最重要的还有一条,“习惯与不习惯”。若真心不习惯的,再用心再诚意再有灵感,依然全是扯淡。
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搞笑的,比如两个都是杰伦的粉丝也在争啊,争得不亦乐乎,争到最后互相想和对方母亲生些什么……真无聊。都以为是“观”和“观”在争,其实是“耳朵”和“耳朵”在争,是“口味”和“口味”在争,是“傻-逼”和“傻-逼”在争,人为什么总那么自我感觉良好呢?
既如此,我觉得本文其实唯一有用的观是:
能不能从《惊叹号》开始,只用耳朵去品?
当现口味不同时,你在心里骂我一声“傻逼”,嘴上夸我一句“不错”;我也在心里骂你一声“傻-逼”,嘴上表扬你“有品位”,然后相视一笑,心有灵犀还情投意合的,这他妈多和谐。
所以,文末的所谓乐评不必当真,那只代表我的口味我的耳朵,你不该很没信心的觉得我的耳朵就高保真,你的耳朵就山寨货。另外,屎长屎长的东西一般是没什么营养的。如此。
……………………………………………………………………
有人说喜欢是一种惯性,我不认同,你看看多的是这样喜欢着他的人——长大后一删掉这时代,留下几范特西,他们惋惜的说:你变了你变了你变了……
真的不好对他们解释什么,我只是记得,曾看到一句话——
人们爱说“1:你真让我失望,这么多年了都没变。2:你真让我失望,才这么些年你就变了。”
这说明了什么?关闭评论的重要性。
这话在七堇年博客上有。想当年我多迷恋她啊,现在都不怎么关注了,如此,我知道所谓什么变不变的,归根结底是自己变了。所以,纵使周杰伦把专辑顺序倒过来。该走的仍走,该喷的仍喷。
既如此,那些离开的,那些留下的,那些捧的,那些黑的。那些有文化的,那些没素质的,都不必再吵了,你们总以为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对方,其实你一开口就错了,你的理由怎么能成为他人的理由呢?你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不喜欢的人喜欢呢?同样你不喜欢的唱腔怎么能逼着喜欢的人不喜欢呢?你奉为佳肴的臭豆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就不能屎一般的存在并恶心着?你听一次鄙视一次的爱情买卖怎么就不能在别人的电脑上无限循环着?
所以,不用再争了。
周杰伦的才华还需要证明吗?不需要。
周杰伦的才华穷尽了没有?你觉得穷尽了大不了就不听了呗。
周杰伦有没有用心做音乐?嗯……不好说,我觉得他多少有些不务正业,反正我以后是不会看他的烂片了的。
以上是我的态度。
然后。对于那些纯粹抱着恶意的人们,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叫嚣着周杰伦有多烂有多俗有多丑有多sb的人们,我会着呆,然后微微笑,接着合上显示屏……时间会有结论的,就算时间没有结论,我们心里仍有杰伦,这是多带劲的事情。
据我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最爱《jay》、《范特西》、《八度》的歌迷大抵是八五到八八之间的老男孩,最迷《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歌迷大抵是**到九二之间的小盆友。九二年之后的小小盆友,则对此六张专辑之后的专辑更有感情。
有木有?
如果是这样,以后就不和别人讨论周杰伦哪张专辑更经典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