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将齐国变成魏土,倘若朕真那样做了,你真觉得朕的六哥,他还有颜面活在世上?”
方才,赵弘润懒得理睬介子鸱,哂笑一声就走入了内殿,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若他魏国的军队当真覆灭了齐国,赵昭作为魏人,必然感觉愧对齐王吕僖过世前的嘱托,唯有一死解脱,因此,似介子鸱当时所说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只要魏军攻破临淄,赵昭必然自刎殉死,根本不会存在什么「让其永远呆在大梁」的可能。
介子鸱之所以那样说,只不过是为了再次‘教唆’他踏上吞并诸国、统一中原的王霸之途罢了,以赵弘润的智睿,又岂会被介子鸱所哄骗?
然而此时,介子鸱却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微臣指的不是方才那个玩笑……”说着,他正色说道:“强行扣下睿王,此举并不明智,臣以为,陛下不妨假托先王之言,将其栓在大魏……”
『……』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
他当然明白介子鸱的意思,无非就是假借他父皇的名义罢了,比如说,谎称先王赵偲在临终前仍对赵昭念念不忘、并最终未能见到阔别的儿子而遗憾过世等等,增加赵昭的愧疚心,从这方面着手,让赵昭改变主意。
不可否认,这才是对付赵昭这等君子的最好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赵弘润早已经想到,但他为何不用呢?原因就在于他不想让赵昭这位六哥一辈子都活在对他们父皇的愧疚中。
见赵弘润一言不发,介子鸱在稍稍一愣后,心中便有所了然,点点头说道:“看来陛下早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没有用而已……”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摇头说道:“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赵弘润默默地饮着酒,不说话。
次日,赵昭带着嫆姬、田菀以及赵梁兄妹二人,在禁卫军将领穆青的带领下,一同去皇宫边上的寺园拜见了他的母亲乌贵嫔。
对于儿子、儿媳以及孙儿、孙女的到来,乌贵嫔自然万分欢喜,喜极而泣,让在旁的沈淑妃连连劝说。
而赵昭亦很欢喜,欢喜之余,心中也有些意外。
毕竟尽管阔别近十年,但他母亲似乎未见有多少苍老,看起来仍像只有三四十岁那般,很显然是平日里养尊处优,并未有什么操劳所致。
因此,赵昭在心底对兄弟赵润很是感激,感激后者始终牢记着他当年的嘱托,善待着他的母亲乌贵嫔。
感激之余,心中难免更加纠结。
在母子二人私下交谈的时候,赵昭对母亲道出了此行的真正来意:“……母亲,儿子这次返回大魏,除了悼念父皇以外,亦希望将母亲接到临淄,好让儿子一尽孝道。”
“这……”
乌贵嫔稍稍有些犹豫。
毕竟这些年来,在儿子赵昭远在齐国的日子里,皆是沈淑妃与她作伴,二人之间已亲如姐妹,此时突然间分别,乌贵嫔心中亦有不舍。
不过仔细想想,乌贵嫔觉得自己在大梁也只是累赘,就说沈淑妃,人家乃是新君赵润的养母,本可入住福延宫,地位等同于太后王氏,但为了陪伴她,沈淑妃毅然从皇宫内搬了出来,像寻常的先王妃子那样。
乌贵嫔觉得,若自己跟随儿子前往临淄的话,这对于沈淑妃来说,其实未尝是一件坏事。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她不希望与儿子分别,毕竟女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两名男性就是丈夫与儿子,在先王赵偲过世之后,儿子赵昭自然成为乌贵嫔最优先的依靠。
“昭儿打算几时启程回齐国,先跟为娘说说,为娘好事先安排一下,跟你沈姨(沈淑妃)打声招呼,这些年来,皆是你沈姨在陪伴为娘,为娘不可不告而别。”乌贵嫔说道。
然而听闻此言,赵昭却露出了为难之色,在犹豫了片刻后才说道:“确切日期,孩儿还未定下来……”
“这是为何?”乌贵嫔不明白了。
见此,赵昭便将原因告诉了母亲:“是弘润……他似乎打算要扣下孩儿,不许孩儿返回齐国。”
听了这话,乌贵嫔亦有些为难。
要知道这些年来,为了不使她因为儿子远在齐国而感到寂寞,沈淑妃无论什么事都带着她,而赵弘润,亦待她犹如沈淑妃那般——至少在待遇上,因此在乌贵嫔眼中,亦早已将赵润视为亲近的子侄。
在这种情况下,赵润突然要扣下赵昭,乌贵嫔还真感觉有点为难。
而最根本的是,其实她并不希望儿子远赴齐国,毕竟她也是魏女出身,更别说她的丈夫先王赵偲,还是安葬于大梁城外的王陵里。
或许,她其实更希望赵润果真能将儿子赵昭扣在大梁——当然,这话她不好明说。
想来想去,她只能建议儿子好好与赵润那位兄弟说:“弘润那孩子,对兄弟之情极为看重,当年庆王赵信谋反作乱,按律当处死,但弘润最终只是削了赵信的爵位,处以圈禁二十载的惩戒,且在你父皇过世之后、在他登基之时,又给赵信减了三年,你们其余的兄弟,亦是秋毫无犯,为娘虽是妇道人家,但也知晓,历代夺得王位之人,未曾有像弘润那般宽宏之人……你好好与他说,他会听的。”
赵昭点点头。
当日,赵昭带上母亲乌贵嫔,一家人前往城外的王陵拜祭先王赵偲与禹王赵佲。
从始至终,赵弘润的宗卫穆青领着一队禁卫军随行保护,或者也可以说是监视,免得赵昭趁机逃走——虽然赵弘润与穆青都不认为赵昭会做出这种事,但毕竟事有万一嘛。
在拜祭先王赵偲时,赵昭在这位父皇的灵庙内,讲述了他这些年在齐国的种种,并表示「从未坠赵氏子弟颜面」。
当晚回到睿王府后,穆青自行回皇宫向赵弘润复命,但他随行的那一队禁卫军,却留在了睿王府外,美其名曰保护王府,但真正目的,相信彼此都心知肚明。
不过对于这种变相的监视,赵昭与他的宗卫费崴、曹量等人都提不起什么恨意来,毕竟情况不同嘛——绝大多数情况下,某个兄弟派兵监视他兄弟,是心存歹意;但这次赵弘润派兵监视睿王府,却是希望赵昭能留在魏国,哪怕赵昭只是单纯住在这里。
在前院后院巡视了一圈,宗卫费崴、曹量几人回到了赵昭所在的书房,前者摊摊手说道:“至少千名禁卫军团团围住了这座府邸,怕是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
随即曹量又接口道:“就算侥幸离开了王府,也断然无法出城。……家主,我觉得,八殿下是铁了心要将您扣在大梁了。”
听了费崴、曹量几人的话,赵昭皱着眉头说道:“我……我再去见见弘润。”
说罢,他便带着费崴、曹量几人走向府门外。
此时在府门外,整整一排禁卫军士卒持枪而立,那队伍,竟是一眼看不到边,仿佛整座王府皆被禁卫军团团包围。
不过即便如此,在看到赵昭准备外出时,并没有任何禁卫军上前阻拦,这些禁卫军只是很默契地跟上了赵昭,大概是无论赵昭前往何处都会在后跟随的意思。
由此可见,赵润并未限制赵昭出行的自由,但倘若赵昭意图偷偷溜走,也不会让他有半点机会。
片刻之后,赵昭便来到了皇宫宫门前。
“我等拜见睿王!”
当看到睿王赵昭时,守在宫门前的诸禁卫军兵将们纷纷行礼,这让赵昭感到颇为纳闷。
因为他感觉这些人颇为面生,既然以他的记忆力都认不出对方,这些人又如何认得他?
不过一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