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折损过半,目前正缺手,听说我等宗卫准备就职,商水军的翟璜盛
邀请,我俩也有些心动……作为男儿,还是应当在沙场上建立功勋。”
这一句话,打翻了这里一船的。
这不,卫骄与高括当即就不乐意了:“喂喂喂……”
“翟璜啊。”赵弘润摸了摸下,寻思道:“唔,这样的话……何苗、朱桂,倘若你二
能撑起商水军的话,朕倒是想把翟璜调到天策府,担任参将之职。此
呆在商水军,说实话有点屈才。”
『天策府参将?』
诸宗卫心中微微吃惊。
天策府参将,顾名思义就是赵弘润这位「天策府上将军」的参谋,其权力,几乎等同于半个太尉之职,那可是相当了不得的职位。
不过想想这些年来,翟璜以商水军副将的职位,几乎一手抓商水军上上下下所有的事,并且临战指挥也是他,确实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
『莫非,陛下觉得那翟璜有能力成为「第四」?』
诸宗卫心中暗暗猜想道。
这所谓的「第四」,指的是魏国继赵弘润、赵元佐、赵元佲三位灭国级统帅之后,第四位拥有这份能耐的统帅,毕竟眼下他魏国,赵弘润作为魏君,基本上已经注定不太可能领兵出征,再加上禹王赵元佲的过世,就只剩下南梁王赵元佐这一位杰出的统帅。
但遗憾的是,以南梁王赵元佐的经历与格,除非魏国遭受劫难,否则无论是赵弘润还是朝廷,都注定不会给予其太大的权柄,因此,再寻找一位拥有灭一国才能的魏国统帅,就变得尤其重要。
话说回来,对于这个「第四」,诸宗卫们此前曾猜测临洮君魏忌、河西守司马安、上将军韶虎、以及鄢陵军的屈塍等等,但出乎意料的是,眼前这位陛下,似乎更看好翟璜。
而单单这点,就注定翟璜后定会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简在帝心嘛!
此后,剩下的穆青、褚亨、周朴三也做出了决定。
前两都倾向于在禁卫军任职,唯独周朴最出
意料,居然表示希望到刑部、大理寺等朝廷的司法府衙任职,别说诸宗卫们没有想到,就连赵弘润本
也愣了半响。
对此,周朴笑着解释道:“卑职还是倾向于劝向善……”
听到这话,赵弘润与宗卫们面面相觑:这笑面虎,居然还说什么劝向善?你自己就是恶党好吧!
还别说,别看周朴平里都笑眯眯的,可实际上只有亲近的
才知道,这厮的
格其实是最恶劣的,要不然,赵弘润与宗卫们私底下也不会叫他笑面虎。
“我以为你会选择张启功所在的司署……”
赵弘润幽幽的一句话,引起了其余宗卫们会心的偷笑:固然张启功乃是毒士,而周朴此,论
格丝毫不逊张启功,这两
若是凑在一起,那可真是绝了。
没想到周朴笑着说道:“陛下误会了,卑职与张大,可并非同道。……张大
对待妨碍自己的
,只有杀之一途,但卑职不同,卑职更倾向于劝
向善,感化恶
……”
“安陵赵氏的那五个小子,怕是不会附和你这番话。”
穆青在旁幽幽说道。
他中安陵赵氏的五个小子,即赵弘润他三叔公赵来峪的五个孙子,赵成稚、赵成炅、赵成棠、赵成粲、赵成恂,原本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纨绔子弟,直到他们碰到了周朴——时至如今,赵成稚等
见到周朴,依旧是浑身哆嗦。
最终,赵弘润还是同意了周朴前往大梁城内司法衙门任职的恳请,不过在心里,他还是暗自为那些后落到周朴手里的
犯感到怜悯:周朴这厮,那是绝对拥有着能让
“痛改前非”的能力的,只要一朝落到他手里,保准叫你这一辈子都不敢再犯禁。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劝向善?
安顿好宗卫们后,赵弘润又召来了拱卫司的燕顺、童信二。
拱卫司的忠诚,不必多提,毕竟那是先王赵偲亲手提拔的,且其中大多都是亲近姬赵氏一族的世族子弟,甚至于,其中还有些连带关系。
比如童信,就是大太监童宪的族侄。
拱卫司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因为这个司署原本是先王赵偲为了追查萧逆而设置的,因此,拱卫司的御卫即可视为君王身边的近卫,又拥有缉杀要犯的权力,地位超然。
但新君赵润继位之后,拱卫司的地位就难免变得很尴尬了:在刑侦方面,它与分别执掌青鸦众与黑鸦众的「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与「右都尉张启功」冲突;而作为护卫成员,又与卫骄执掌的禁卫军、岑倡执掌的东宫卫(原肃王卫)权力重叠。
处境相当尴尬。
要是赵弘润不想办法给拱卫司找点差事做,恐怕曾经这凌驾于刑部与禁卫之上的司署,都要彻底闲置,沦为不流了。
但问题是,如何安顿拱卫司呢?
毕竟无论是挂靠在禁卫军名下,还是内侍监名下,这都不合适啊。
想来想去,赵弘润最终还是决定叫拱卫司回归垂拱殿,除了负责守卫垂拱殿外,也听候他以及内朝诸大臣的差遣。
自此,拱卫司与天策府青、黑二卫,成为大梁乃至整个魏国地位最超然的三个特殊司署,而内侍监,则彻底失去监察大梁乃至全国的权利,权利限制在宫廷之内。
除此之外,朝中也有些许变动,毕竟新君新气象嘛,怎么说也得稍微改动一二。
九月初九,垂拱殿内朝诸大臣终于拟定了一些新的政策,并在次已推迟至午后的所谓早朝中将其提起。
新的国策,所围绕的核心其实就是四个字:休养生息。
但细分下来,却有密密麻麻几十条。
首先是「田垦」这一块。
魏国的田垦,分为民屯与军屯,前者不必多说,是魏国主要的粮食储量来源,而后者,则单纯是为了养活魏国各地方的军队。
但是朝廷渐渐发现,民屯的效率逐渐被军屯比下去了——虽然说民屯的产粮依旧远远将军屯抛在后面,但若仔细算下来,民屯的效率却远远不如军屯。
对此,前户部尚书李粱提出了几桩缘由:
其一,国内垦田分配不均。
在魏国最密集的颍水郡,超过一半以上的田地仍然掌握在贵族、世族手中,以至于平民的耕种田地面积很小,而尴尬的是,在三川郡、上党郡、河西郡、河东郡、以及河套地区,大批肥沃的土地无
开垦。
就算是一些贵族、世族,在那些较少的郡县购置的田地,也只是摆在那里荒置着。
这在前户部尚书李粱看来,是极大的费。
因此,李粱向朝廷提出建议,鼓励颍水郡的百姓向三川、上党、河西、河东、河套等地迁移,为此不惜以减免前几天的田税作为甜。
但礼部却表示这很难。
毕竟在这个年代,「恋乡」的结还是颇为普遍的,除非走投无路,否则,几乎很少有
会背井离乡,前往陌生的土地。
赵弘润在想了想后,提出了一个让感觉莫名其妙的建议:修路!
修路跟这事有什么关系?
朝中大臣纷纷表示不解。
见此,赵弘润遂向其作出了解释。
赵弘润认为,这个时代的之所以普遍不肯离开故乡,主要还是
通不便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安陵到上党相隔千余里,寻常百姓若是赶路,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才能从安陵抵达上党,这还是在中途没有迷路的乐观
况下,否则,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