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意思?”
陈小九不理会萧丞相的惊诧,对老皇帝作揖道:“皇上,小九有个提议,不妨将小九与赵大家一同选进博学鸿儒科,一可以展现皇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灵活举措,二也可以不伤了我与赵大家之间的和气,三,皇上、众大儒也可以在闲暇之余,来到国子监,与我、赵文彩一同切磋楹联诗词,如此一来,岂不是皆大欢喜?”
众大儒闻言,俱都鼓掌叫好——他们深深感觉到,文人相轻的陋习在小九身上居然没有留下一尘埃。
在大获全胜之时,不仅没有语出嘲讽,落井下石,反而能给‘敌人’留下一份荣耀,一份宽慰,这与非凡才学相比较,却更加的难能可贵。
崔远山、孔仪秦、崔州平等人,俱都热烈鼓掌起来!
尤其是赵文彩,看着小九的目光,充满了感激与惊诧、又有着愧疚与惆怅。
赵文彩之所以与萧丞相合作,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入主博学鸿儒科,做一个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
他的本质并不坏,只是想凭借真才实学,想凭借萧丞相那里借来的一东风,将陈小九从独木桥上挤下去。
但是,他后来意识到陈小九已经强悍到了不可撼动的地步,也只能知难而退。
钦佩陈小九的同时,心中也有着难言的遗憾。
而陈小九建议两人同时入驻博学鸿儒科的谏言,为赵文彩在暗夜无边的漆黑一片中,亮了一盏通亮的油灯,让他得以找到了一条得以流传美名的光明大道。
赵文彩心潮澎湃,也不理会萧丞相射来的目光到底有多么幽怨,也不管萧丞相眼眸中怀疑自己与小九‘蛇鼠一窝’、算计他的阴霾,步履阑珊的走到小九身旁。
冲着他深深作揖,感叹道:“陈公子深厚之学识,让赵某佩服!胸襟之宽旷,让赵某惭愧!大燕有陈公子这样的青年才俊,实乃大燕之幸!也是万民之福,文曲星之名,实至名归。”
众大儒掌声如雷,在这一刻,几乎所有的大儒、都与小九站在了同一个阵线。
陈小九心中十分得意:嘿嘿……我这算是收买人心吗?
最快更新最少错误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