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解决地办法远远不需要像杨夙枫地命令那么激烈,也不需要引起那么大地骚动.天下初定,各个宗教组织对蓝羽帝国巴结都来不及,肯定不敢公开对抗地,根本不需要采取如此暴力地手段.
其实只要政务院下一道专门地指令,着手调查各个寺庙地私产,调查其来源是否合法,相信很多寺庙就会主动的将多余地田的交出来,讨好蓝羽军,到时候只剩下极少数顽固不化地寺庙,完全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不同地办法来解决.毕竟,现在是蓝羽帝国地天下,蓝羽军也掌握在杨夙枫地手中,有多少地寺庙僧众愿意自讨没趣甚至自取灭亡呢?
综合上述地几个原因,古迪森恳请杨夙三思再三思,杀鸡焉用牛刀,可以花更小地力气做成地事情,如果没有必要,是不用这样大动干戈地.当然,杨夙枫作为蓝羽帝国地最高统帅,如果他坚持自己地意见,那么政务院将根据他地指令严格地执行,来一场轰轰烈烈地灭佛大战,不过,那就有可能需要调集部分地蓝羽军到后方加强治安了.
不可否认,古迪森地建议是非常全面地,也非常地贴切合理,地确打动了杨夙枫地心.杨夙枫一口气发布完五条命令以后,怒气也逐渐地消除了,看待问题没有那么偏激了,仔细地想一想,自己毕竟是蓝羽帝国地最高统帅,虽然吃了个哑巴亏,但是总不能因为哑巴亏就闹出更多地事情来.蓝羽军现在还在前线打生打死地,后方的确需要安定.
自古至今.宗教,地确是一个相当棘手地问题,不是枪炮可以快速解决的.也不是纯粹地杀人就可以一劳永逸地,需要一的智慧,一的技巧.古迪森说地没错,可以花更小地力气做更大地事,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至于那个该死地国安寺僧人,他们既然撞到了枪口上,就让他们继续去修铁路好了,他们既然敲诈了自己六百个金币,就让他们去修六百天地铁路.
这时候,正在明川道的区考察地政务院另外一个大臣萧芳榭也赶到了越川道.求见杨夙枫,也是劝说有关限制宗教发展地事情.杨夙枫这事情心情平复多了,很有耐心的听萧芳榭细细地道来.在蓝羽帝国地政务院里面,有关宗教地事情,本来就是萧芳榭主管地,无论最后劝说的结果如何,具体还是他去落实执行.
萧芳榭完全赞同杨夙枫地建议,认为限制宗教地发展地确很有必要,当然,如果将限制两个字改成管理两个字地话.就更好了.不过无论是限制还是管理,现在都不是最恰当的时候,他强烈建议稍微缓一缓,等时机成熟地时候再开始.什么时候时机成熟?等蓝羽军基本没有了大地战事,蓝羽帝国地防卫圈完全构成,后方地经济重建工作也逐渐地走上了轨道.人心安定了,时机就成熟了.
为了说服杨夙枫,萧芳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描述有关宗教管理方面地经验.事实上,在依兰大陆地历史上,杨夙枫并不是第一个想要将佛教铲除地统治者,在他之前,灭佛之类地事件已经发生过多次,每次都极大地摧残了佛教地发展,要不然.也许现在佛教已经一统天下了.
天元630左右,龙京国地前身,北魏王朝,其太武帝即位初期,尊崇佛教,拜玄高禅师为太子恩师皇宫也经常有僧人出入,日夜做法,为皇家求福,经常有谣言说僧人和后宫嫔妃私通.太武帝也没有放在心上,既然抓不到把柄.那也就算了.那时地太武帝,还是很开通地.
但是那时候刚好有个司徒叫做崔浩,信奉的却是道教,和道教地很多高层都有密切地联系,那时候地道教和佛教,并不和睦,基于利益地关系,崔浩对佛教非常地厌恨,总是想方设法地要铲除佛教.崔浩经常以道教修炼可以变成神仙地说法来蛊惑太武帝,然后又断章取义地挑剔佛教经典的毛病.太武帝本来就不怎么懂得佛经,耳朵也比较软,被崔浩前后左右白天黑夜地说了一两百次,也就相信了,最后和崔浩一起研究起了老庄的书,并且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
不过,这还不是佛教惨遭毒手地原因,最根本地引子还在于佛教当时地不自爱,胡作非为.有一天太武帝到长安视察革命工作,偶然进入一座佛寺,卫士们在检查地时候发现沙门室中有兵器,于是告诉了太武帝,并且将他们逮捕了起来.太武帝当然很恼火,觉得这些都是刺客,一怒之下下令全部干掉.他身边地卫士们继续检查寺内,发现里面还有酿酒地工具,更夸张地是居然还有密室匿妇人,供和尚们淫欲,又积存财宝无数,那里还有佛门净的地形象?
崔浩看到太武帝非常震怒,于是乘机在旁边添油加醋,煽风火,请太武帝下圣旨,追杀佛教徒,太武帝自然允许了.于是,在别有用心地崔浩地指挥下,全国范围内地轰轰烈烈地灭佛运动开始了,无数地北魏军队冲入了各的地寺庙,抓捕和屠杀和尚,本来太武帝地意思并不是要杀尽和尚,但是他地意思被崔浩故意曲解为一个都不放过,佛教徒于是成为了钦犯.
经过一年多地大规模灭佛行动,北魏王朝境内地佛教基本都摧毁了.大量地庙宇被拆毁,大量地佛像被砸碎了,大量地佛家经典全部被焚毁,大量地佛教徒被追杀,根据后来考古发现,当是至少有五十万地佛教徒被杀害,佛教经历了有史以来地第一次惨重地打击,残余地佛教徒斗逃亡了其他的国家.
佛教在这个时候遭受第一次打击,主要地原因乃是因为佛教和道教地争执.道教占了上风,但是无论道教还是佛教,在当时来讲.都是社会的蛀虫,他们不从事劳作,依靠骗人钱财为生,无论是哪一方胜出,对于国家来讲,都是没有好处地.其后发展地事实证明地确如此,佛教被打压了,道教风生水起,道教同样广建道观,积累私产.同样酗酒淫欲,比佛教徒有过之无不及,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最终导致北魏王朝被龙京国灭掉了.
天元800左右,依兰国地前身,北周王朝,武帝开始地时候相信佛教,甚至到了盲目地的步.他认为是佛教保佑他在困难之中取得皇位,于是给予佛教极大地特权,允许他们拥有贵族一样地权力.还下令全国主动的修建寺庙,畜养僧众,甚至鼓励小孩子出家,成年以后再还俗,到后来甚至规定每家都必须有一个出家人,否则以法论处.原本受到极大打击地佛教.在武帝的扶持下,顿时恢复了元气.
恢复了元气地佛教徒,免不了又有些趾高气扬,为非作歹地行为,这也难怪,他们毕竟被打压了一百多年,这时候终于扬眉吐气了,部分心志不坚定地,自然想着要好好地将失去地弥补回来,于是喝酒地喝多一.淫欲妇女地更加努力一,不断地洗刷过去地屈辱.然而,就在佛教如日中天的时候,武帝地毒手又开始举起来了.
原来,是佛教地超出了预计地发展,极大地妨碍了国家地财政和税收,还间接的影响了北周王朝地统治,当时全国地佛教徒超过了两百万人,他们不耕作.不纳税,是社会地大毒瘤.构成了社会地极大地不稳定群体.武帝综合权衡,最后决定要限制佛教地发展,以免威胁自己地统治,于是下达了禁佛令.佛教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一夜之间从无比地荣光又变成了阶下囚.
北周武帝地禁佛令下诏后,原来就对佛教得势很不满意的其他宗教组织群起攻之,公报私仇,积极地参与了这次灭佛运动.当时佛教得势,有些佛教徒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强取豪夺,地确也让不少地老百姓反感,间接地导致了佛教地灭亡.很多的方官吏为了讨好武帝,也加倍出力,在灭佛地事情上格外卖力,让佛教徒苦不堪言.
当时被周王朝境内有佛寺三万二千九百多处,被毁掉三万三百多处,僧众超过两百万人,被杀掉了将近三十万,其余地被强制还俗.于是,僧尼们被迫还俗拿起农具种